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康复的新模式
2021-3-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常见的有压疮、痉挛、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和异位骨化症等。其中排尿障碍是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日常生活,由其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更是成为患者死亡的第一原因,因此恢复膀胱排尿功能成为脊髓损伤后重点要务。下面是我科采用新思路治疗排尿障碍的一个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基本情况彭先生,26岁,年3月14日因“外伤致头颈部、胸背部疼痛,并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8小时余”急诊平车推送入院,行CT检查提示:胸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寰椎骨折、肋骨骨折、胸腔积液。经多科会诊后,于3月15日行骨折切开复位,椎管扩大减压,脊髓神经根松解,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第8天转入我科进行康复治疗。
影像资料:
临床诊断1.胸椎骨折并截瘫
2.颈1椎体骨折
3.右侧第4、6肋骨骨折
4.两肺挫伤、两肺胸腔积液
5.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
康复评估1、ASIA分级:A级;脊髓损伤平面为T6
T6-T11平面感觉减退,T11平面以下感觉消失,鞍区、会阴部感觉丧失;肛门括约肌无自主收缩,直肠深压觉消失,球海绵体反射未引出。关键肌肌力:双上肢关键肌肌力5级;双下肢关键肌肌力0级。
2、肌张力: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降低
3、平衡功能:坐站平衡不能
4、ADL评分:5分,日常生活完全依赖
5、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膀胱感觉迟钝,膀胱容积增大,膀胱储尿量-ml,无尿胀感,无法自行排尿。
康复治疗功能性磁刺激治疗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出现了尿潴留或尿路感染的并发症,我们立即采取使用抗生素和膀胱功能训练等对症治疗,但常规治疗对于解决排尿障碍起效慢,不能及时地缓解患者的痛苦。我科康复治疗团队经讨论后决定采用新治疗模式,给予患者个性化治疗:依据“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念,创新地使用经颅磁刺激仪给患者进行中枢与外周神经的联合刺激。首先给予患者中枢刺激,患者取仰卧位,线圈拍中心点置于大脑皮层运动M1区,刺激参数为:频率15HZ,刺激强度为90%MT,治疗时间20min,每日一次。接着进行外周神经刺激:患者取侧卧位,确定S3神经孔(约在骶骨上缘和尾骨连线的中点向左右各旁开一横指),将圆形线圈覆盖双侧S3神经孔,刺激参数为:频率25HZ,刺激强度为%MT,治疗时间20min,每日一次。在进行骶3神经根磁刺激时,可见患者双侧足趾收缩,患者诉有明显肛门收缩感。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可拔除长期留置的导尿管,从完全依赖间歇性导尿,到现在可以感知尿意,自行排出部分尿液(约ml),残余尿量不断减少。
除了上述磁刺激治疗,我们还给予患者早期心肺训练、运动治疗、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和心理疏导,进行综合全面的康复治疗。
在患者具备一定能力之后,进行天轨减重系统下步行训练。天轨系统强调受训者在真实的步行环境中进行综合性训练,注重实用性。天轨减重装置负担患者部分体重,减轻步行时身体对脊柱的压迫,使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在装置的保护下安全性提高,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师的治疗。4月13日,在天轨装置的保护下,彭先生实现了伤后的第一次步行。
康复成效年4月25日再次评估:
ASIA分级为:B级,损伤平面下出现感觉功能,患者骶段感觉功能恢复,能感知尿意并自行排出部分尿液;步行能力1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0分。
患者已拔除尿管,独立在天轨减重系统下进行步行训练
小结人体储尿及排尿功能受外周自主神经、躯体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入及控制。脊髓损伤后的排尿障碍,常采用间歇性导尿、口服药物、膀胱功能训练以及理疗针灸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神经支配的问题。磁刺激治疗可直接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和精准刺激到骶神经根,直接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我科最新采用的联合刺激方式就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中枢-外周-中枢”闭环模式,恢复从脑至膀胱的正常排尿模式,促进排尿反射弧的形成,加速排尿功能的恢复。
来源:康复医学科
温馨提示
广西医院(服务号)——可进行预约、挂号、查询结果、支付费用等。
广西医院(订阅号)——医院动态和健康科普知识。
服务号订阅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