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贴士关于脊髓损伤
2016-12-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什么是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截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创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80%的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合并症在3年内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脊髓损伤者中20年后仍生存者仅一例。二战后康复医学迅速发展,特别是SCI中心的建立,使SCI患者的预后大为改观。在发达国家,除去少数患者因损伤于伤后短期内死亡以外,80%的SCI患者可以经职业训练后恢复工作,重返社会生活。同时可以回归家庭,结婚或生育。目前SCI尚不能治愈,正规的康复训练是针对SCI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康复治疗,可使SCI患者充分发挥残留功能,最大限度开发潜在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显示,尽早开展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
二、病因
1.1外伤性脊髓损伤
在发达国家,外伤性SCI的发病率为每年20~60例/每百万人口。在我国,目前尚无全国发病率的准确统计。北京地区5年(~年)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为6.7/百万人口,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据调查,年北京地区SCI发病率为60/百万;最常见的致伤原因是高处坠落,其次是车祸和重物砸伤[2]。另外,自然灾害如唐山大地震也造成了大量的SCI患者,汶川大地震幸存者中也有一批SCI患者。
了解外伤性SCI的具体原因,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或减少脊髓损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如高空作业安全带的应用,汽车驾驶安全带的应用,严禁酒后开车,汽车内防撞系统的应用,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逃生演练等,均对SCI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1.2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1.2.1发育性病因
包括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脱等。
1.2.2获得性病因
主要包括感染(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等),脊柱脊髓肿瘤,脊柱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医源性疾病等。
三、临床表现
1.脊髓休克
2.运动障碍
3.感觉丧失
4.体温控制障碍:
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损伤水平以上不规则出汗,损伤水平以下受寒(散热障碍)。
5.痉挛
6.大小便功能障碍:
自主性膀胱或反射性膀胱;自主性膀胱或非反射性膀胱。
7.性功能障碍
男性:反射性勃起、精神性勃起、精液反流。女性:月经紊乱,无法怀孕。
8.马尾损伤的临床表现
两下肢无明显运动障碍,但感觉障碍、性功能障碍(勃起和射精)、大小便失禁或潴留和反射异常。
四、脊髓损伤后的急救搬运
北京治白癜风疗效好的医院哪里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