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CI
2017-2-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脊髓损伤(SCI)常由脊柱骨折、脱位,或火器伤引起,多见于车祸,跌倒和坠下,运动创伤、挤压伤和枪伤。脊髓损伤是重要的致残因素,常遗留严重的残疾,包括运动功能丧失(瘫痪),感觉障碍、膀胱排尿功能紊乱,肌痉挛,关节挛缩、疼痛、褥疮、心理障碍、甚至呼吸障碍等。
脊髓损伤一旦发生,在临床治疗同时就要及早进行康复,预防并发症和减轻残疾程度。
一、SCI早期的康复
①自我照料
内容:评定和训练洗澡、入厕、更衣、进餐、修饰及个人卫生
C4及C4以上损伤,训练环境控制系统(ECU)的使用,即供在床上或轮椅上全瘫患者靠吹气或下颌活动等开关电灯、电视、电话等
C6以下训练进食,梳洗、穿衣
C8以下训练进食、梳洗、穿衣、大、小便
②注意问题
1、保持正确体位
患者在床上的正确体位,不仅对保持骨折部位的正常排列,而且对于预防压疮、关节挛缩及痉挛的发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发病后立即按照正确体位摆放患者。仰卧位时四肢瘫患者肩下垫的枕头要足够高,使两肩不致后缩,肘伸展,腕背伸,拇指外展背伸,手指应处于微屈位。髋关节伸展,踝关节背屈;侧卧位时双肩均向前,呈屈曲位,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关节自然伸展,手指自然屈曲。位于下侧的髋、膝关节伸展,上侧髋、膝关节屈曲放在枕头上与下侧腿隔开,踝关节自然背伸。
2、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应每天进行1~2次,直到患者能够进行主动运动,并且能够靠自己的力量保证充分的关节活动范围为止。被动运动的要求:每个肢体活动5min,操作要轻柔、缓慢而有节奏;被动活动要限制在无痛范围内;从近端到远端运动受累的各个关节;每个关节均应做全活动范围的运动。
3、残留肌力的训练
主要是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背阔肌等的训练,采用抗阻训练,渐进性抗阻训练。肌力训练可加强上肢支撑力和维持坐、立姿势的能力,为日后手控制轮椅或用拐杖步行打下基础。
二、SCI中后期的训练
经初期训练、在轮椅上已基本能独立,并已学会一些生活自理方法之后,除巩固和加强这些训练之外,对有可能恢复步行的患者可开始进行以站立和步行为特点的训练,对于不能步行的患者,则训练其熟练地在轮椅上生活的多种技巧,加强其残存肌的肌力和全身的耐力的训练。
①转移及轮椅的进一步训练根据脊髓损伤的不同水平(C5-T1以下水平)可训练利用滑板进行床→←轮椅的转移,轮椅→←浴盆,轮椅→←厕所的训练。
②起立床站立训练
站床训练应尽早进行。对于刚离床的患者,可先从30度开始,每日2次,每次30min到2h不等。每3日增加15度,直到能直立为止。起立床站立训练适于C5~T12损伤的患者。
③步行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首先要掌握平行杠内的步行技巧,这是将来借助拐杖行走的基础。平行杠中步行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1、摆至步训练
摆至步是最简单、最安全及稳定的一种步法。T10以上损伤的患者通常要先掌握这一步法。患者双手沿平行杠向前伸出距足大约px身体前倾,使头和肩位于手的上方。然后提起双腿,向前摆动,使双腿正好落在手的后方。
2、摆过步训练
摆过步是一种最快、最实用的步法,需要较高的平衡技能。患者双手沿平行杠向前伸,身体前倾,双手持重。然后提起双腿并向前摆动,使双腿落在手支撑点的前方。当双足稳定持重后,双手沿平行杠前移,准备迈出下一步。需要强调的是,做支撑动作并向前摆下肢时,要保持髋关节过伸、头部伸展、双肩后缩;骨盆要有一个向前冲的动作。双手支撑向前移动时,肘关节要伸展,双肩内收。
3、四点步态训练
这种步法最稳定,动作也最复杂。四点步行有利于患者在有限的空间中完成转身和各种操作动作。只有具备一定步行能力的患者才能掌握拐杖四点步行。患者右手沿平行杠前移约px(1点);重心随之移到右腿(2点);左手支撑平行杠并使左肩下降(3点),将左下肢向上提起并向前摆;左下肢落地后将重心移至左腿(4点),左手沿平行杠向前移动,准备迈出右腿。
更多精彩,请白癜风医院在哪里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