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康复护理
2017-2-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脊髓损伤患者因脊髓休克,膀胱逼尿肌不能收缩而导致尿潴留,传统的治疗方法靠长期留置导尿管排尿。长期使用导尿管不利于膀胱功能恢复,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泌尿系感染等。
临床上进行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反射,不施行或少施行留置导尿,并指导患者学会自体间歇性导尿,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年1月至年1月间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8.05岁,住院天数最短为20天,最长为天,平均住院时间为80天。
本组患者早期(休克期)均留置尿管持续引流尿液和间歇开放尿管引流尿液,休克期后行间歇性导尿,同时应用触发点诱发排尿,训练病人增加腹压及盆底肌肌肉力量,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其中不完全性截瘫29例,出院时有26例恢复排尿反射,能够自主性排尿,3例患者因住院时间短及损伤严重未能恢复自主排尿,但均能掌握自行间歇导尿的方法;1例全瘫患者住院10天后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本组未发生严重泌尿系统并发症。
康复护理方法1.留置导尿在脊髓损伤一周内,给予留置导尿管持续开放引流,一周后夹管,输液时每2h放尿一次,无输液时4~5小时放尿一次,以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判断脊髓休克期是否结束的方法为“肛门指检”,当刺激龟头或阴蒂时引起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该反射一旦出现,提示脊髓休克已经结束。
本组30例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上述检查,住院期间每天检查一次,直至确定脊髓休克已经结束。脊髓休克期持续的时间为数小时到数周不等,甚至达数月之久,本组患者脊髓休克期最短者为1天,有1例患者持续达4月余,平均时间为30.8天。
留置导尿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是尿路感染,预防感染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用0.5%碘伏进行会阴消毒。导尿过程中如误插入女病人阴道内,应更换导尿管后重新导尿。
②为确保无菌操作,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先后顺序上加以改动,先连接气囊导尿管与集尿袋,然后再按以往顺序进行导尿,既科学合理,又符合无菌操作。
③保证尿道口清洁,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周围并擦净接近尿道口尿管上的污垢,每日2次。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排空集尿袋并记录尿量。
④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周期。
⑤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作膀胱冲洗,每周尿常规检查1次。必要时遵医嘱进行尿培养检查。
⑥护理不同病人导尿管之间应洗手,更换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2.间歇性导尿间歇性导尿可以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近似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在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即可进行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可以由医务人员操作,也可以由病人或家属自己进行(即自体间歇性导尿术)。自体间歇性导尿术具体方法是:用合适型号无菌导尿管,指导导尿者(患者家属,也可以是患者自己),用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两次,尿道口用0.5%碘伏棉球擦洗后,轻柔地将导尿管送入尿道,有尿液排出后反复移动导尿管,同时辅以体位变化和压迫下腹部,促使尿液全部排出。开始每4~6小时排尿一次,逐渐延长至8小时,以减少导尿管对尿道的刺激。
间歇性导尿时,应限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一般掌握在24小时ml左右,以免膀胱过度膨胀导致膀胱弹力纤维受损影响收缩。
本组患者住院期间“间歇性导尿”的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其中26例患者在行间歇性导尿2~10周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3例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20天、40天和天,出院时未恢复自主排尿反射,但病人和家属均掌握间歇性导尿法,对上述3例患者随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操作间歇导尿法,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并于出院后的30天、50天和天恢复自主排尿功能。
3.排尿训练①定时排尿:通过定时刺激“触发点”排尿,刺激膀胱收缩,逐渐形成排尿反射。如通过牵拉耻骨上、会阴部、大腿内侧毛发,轻扣下腹部、挤压阴茎、刺激肛门部等来诱发排尿。
②意识训练:排尿时应进行排尿意识训练,让患者做正常的排尿动作,使协同肌配合以利排尿反射的形成。排尿的体位应尽可能采用立位或坐位,此体位易于膀胱内沉淀物的排出,使残尿尿液相对减少,有利于膀胱感染的引流。
③盆底肌肉训练:骨盆底部肌肉的力量对排尿的作用也很大,具体训练方法是:嘱患者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会阴及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维持10s,重复做10次,每天3~4次。
④腹部加压(Crede手法排尿):正常人排尿均需适当加大腹压,脊髓损伤后,因尿道括约肌的紧张常需加大腹压或用手在下腹部予以压迫,将尿排出。具体做法是:患者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下腹部膀胱区用力向盆腔压迫,协助排尿,也可用单拳代替手指加压,但此方法在膀胱内压力增高又未排出尿液时应慎用,否则会引起尿液返流,甚至会形成肾盂积水,逆行感染等严重后果。
以上排尿训练方法经多次指导后患者均能在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完成训练。
4.心理护理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感觉等功能丧失,引起二便障碍,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反应,应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护理。在康复期,患者对残疾的现实感到悲观、绝望,会反复出现心理波动。对此,除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说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外,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支持,避免不良的心理导致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患者有1例30岁的男性病人,因外伤致胸段脊髓损伤后情绪低落,出现失眠、厌食,甚至不配合治疗。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到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是担心病情预后不佳而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针对患者的情况,生活上提供帮助,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告知患者长期坚持锻炼的目的及意义,介绍同病种病人的康复情况,同时争取家属的支持,动态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