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017-4-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起重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起重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危害物
起重机
应急物资
担架、急救箱、警戒线
个人防护
安全帽、工作服、手套、劳保鞋
事故风险分析
事故类型:脱钩及钢丝绳断裂砸人、移动吊物撞人、倾翻事故、坠落事故、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体触电等。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公司各个分厂起重机区域等。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分析
1.起吊方式不当,造成脱钩或起重物摆动伤人。
2.违反桥式起重机操作规程,如超载起重,或人处于危险区工作等。
3.指挥不当,动作不协调等。
4.操作人员无操作证。
5.吊具失效,如吊钩、抓斗、钢丝绳、网具等损坏而造成重物坠落。
6.起重设备的操纵系统失灵或安全装置失效而引起事故,如制动装置失灵而造成重物的冲击和夹挤。
7.桥式起重机的构件强度不够。
8.电器损坏而造成触电事故。
9.桥式起重机出轨事故,其原因多数为啃轨现象造成紧固件松动所致。
事故征兆
1.起吊方式不当,造成脱钩或起重物摆动伤人。
2.违反桥式起重机操作规程,如超载起重,或人处于危险区工作等。
3.指挥不当,动作不协调等。
4.操作人员无操作证。
5.吊具失效,如吊钩、抓斗、钢丝绳、网具等损坏而造成重物坠落。
6.起重设备的操纵系统失灵或安全装置失效而引起事故,如制动装置失灵而造成重物的冲击和夹挤。
7.桥式起重机的构件强度不够。
8.电器损坏而造成触电事故。
9.桥式起重机出轨事故,其原因多数为啃轨现象造成紧固件松动所致。
应急工作职责
应急职务
对应部门及人员
主要职责
组长
各车间主任
(1)全面负责紧急状态下应急救援工作,下达应急救援过程中重大事项的最后决定;
(2)根据相关危险类型、事故潜在后果、现有资源和控制事故的能力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发布现场处置方案的启动和终止命令;
(3)分析事故或其它紧急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根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上报厂应急救援领导组;
(4)事故扩大后,立即上报厂应急救援领导组,移交指挥权,并说明现场情况;
(5)负责协调本岗位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6)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配置。
副组长
班组带班长
(1)组长不在时代行组长职责,协助组长全面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的一切抢险事宜;
(2)负责指挥应急抢险组依据技术规范和工艺情况,提供准确可行的抢险方案,并随时向组长汇报情况;
(3)负责维护工作秩序,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4)负责现场事故评估,协助组长分析事故或其它紧急情况的级别、类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按现场处置方案实施;
(5)负责配合事故的调查工作。
组员
当班人员
(1)佩戴与事故类型相适应的劳动防护用品,立即到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2)听从现场处置组组长的指挥,决不允许单独行动或擅离职守。
(3)利用现有的抢险救援器材或工具,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去抢救每一位受伤或被困人员。
应急处置
报告与处置程序
程序
责任人
1.事故报告程序:发生事故后,发现事故的第一现场人要立即将发生了何事、发生地点、严重程度、姓名、地点、员工人数,有无伤亡等情况报告至班长,班长不在时,直接上报车间主任,同时拨打报警求救。
发现人
2.班长迅速到现场核查情况,启动应急处置措施程序:人员集合及分工;防护器材和应急救援器材的准备;警戒区域的划分;无关人员和事态扩大时人员的疏散;根据运行规程采取切断电源等应急抢险措施。
班长
3.扩大应急的程序:在事故初期,由班长指挥,当控制措施未取得效果,危险事态进一步延续,班长要立即报告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应立即赶赴现场启动车间应急预案;一旦超出车间应急救援能力时,车间主任要立即向安环科科长、分厂厂长报告,请求支援,逐级启动上级预案。
班长、主任
4.应急救护人员救护程序:现场处置人员要迅速将伤员救离现场,转移至安全地点,急救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救治现场,迅速判断患者有无威胁生命的征兆,并按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存在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危险的伤员。在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后,应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在伤员转送之前必须进行急救处理,避免伤情扩大,途中作进一步检查与救治,减轻患者伤情。当专业医疗救护到达现场后,要积极配合伤员的转移与护送工作。在伤员转送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等情况,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班员
应急处置措施
措施
责任人
发生起重伤害抢救时对压住受伤人员的重量和体积较大的铁件、附件,由吊车平稳吊离;重量和体积较小的物体,至少由两人轻轻抬离,防止对受伤人员的二次伤害。起重吊装事故发生后,往往会伴生着其他事故的发生或造成隐患,用钢纤等工具清理悬浮不稳的机具和材料,起重吊装事故通常也会影响到装置设备、管道、电缆电线等,必须对发生的事故进行综合性的处理,防止事故后的连锁反映或出现新的意外事故。起重设备引发的触电事故根据《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置,引发的灼烫事故根据《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置,引发的熔融金属事故根据《熔融金属和非金属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人员救护方法:
1.一般伤口的处置措施
(1)伤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状,先用双氧水将创口的污物进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无双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时可用瓶装水冲洗伤口污物),伤口清洗干净后用砂布包扎止血。出血较严重者用多层砂布加压包扎止血,然后立即送往医务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2)一般的小动脉出血,用多层敷料加压包扎即可止血。较大的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加强止血效果。
(3)大的动脉及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通知医务室医护人员准备救护车,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4)对出血较严重的伤员,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皮肤温度、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以判断伤员是否进入休克状态。
2.骨折伤亡的处置措施
(1)对清醒伤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
(2)观察伤员的体位情况:所有骨折伤员都有受伤体位异常的表现,这是典型的骨折症状。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对清醒者要详细查问伤者的感觉情况,切勿随意搬动伤员。在检查时,切忌让患者坐起或使其身体扭曲,也不能让伤员做身体各个方向的活动。以免骨折移位及脱位加剧,引起或加重骨髓及脊神经损伤,甚至造成截瘫。
(3)对于脊椎骨折的伤员,应刺激受伤部位以下的皮肤(例如腰椎受伤,刺激其胸部和上下腹部及腿脚皮肤作比较鉴别),观察伤员的反应以确定有无脊髓受压、受损害。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搬运时要均匀用力抬起夹板或硬纸皮将伤者平卧位放在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导致死亡。
(4)对有脊椎骨折移位导致出现脊髓受压症状的伤员,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医务急救人员进行搬运。
(5)对有手足大骨骨折的伤员,不要盲目搬动,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竹棍甚至钢筋条)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作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或送至医务室接受救治。
(6)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切勿强行将骨折断端按压进皮肤下面,只能用干净的砂布复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
3.颅脑损伤的处置措施
(1)颅骨损伤如导致颅内高压的症状有:昏迷、呕吐(呈喷射状呕吐)、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等。
(2)颅底骨折或颞骨骨折的伤员不一定有昏迷、呕吐症状,但有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无色的液体流出,伴颅内出血者可见血性液体流出。
(3)颅脑损伤的病员有昏迷者,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
(4)对于有颅骨凹陷性骨折的伤员,创伤处应用消毒的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呼叫医务医院进行救治。
(5)如受害者心跳已停止,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让受害者仰卧,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者一侧,面对受害者,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6)以上施救过程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结束,工作人员应配合救援人员进行救治。
4.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受害人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2)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3)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4)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5)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5.判断有无意识的方法
(1)轻轻拍打伤员肩膀,高声喊叫“喂,能听见吗?”。
(2)如认识,可直接喊其姓名。
(3)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
6.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7.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气1分钟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现场救援人员
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的注意事项
(1)劳动防护用品穿戴齐全规范;
(2)煤气区域救援时要带报警仪连续检测煤气、氧气含量,煤气浓度在8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氧气含量低于19.5%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3)空气呼吸器使用前,必须经检查完好有效;穿戴空气呼吸器具一定要严密合适,以防有毒气体钻入;空气呼吸器报警哨放置在胸前;佩戴呼吸器,要固定好软管,以防折堵。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的注意事项
(1)日常抢险救援器材配置齐全并及时检查、补充、保养、维护;
(2)抢险救援器要做到“会使用”、“会检查”、“会保养维护”;
(3)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选用合适的救援器材;
3.采取救援措施的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后,首先立足于自救,在现场处置组的领导下,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实施处理,防止次生灾害的蔓延;
(2)由于事故发生突然,应急操作、救援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3)在场所、设施及周围可能波及到的其他生产人员、或无关救援人员应及时组织撤离;
(4)在撤离时应采用简易有效地个人防护措施,并有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域;
(5)危险区的设立。根据事故波及的范围及可能发生地次生事故设置危险隔离区域;
(6)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
(7)处理事故人员严禁单独行动,作业时不得少于2人,其中1人负责监护;
(8)若有人员受伤应立即送医救治或并迅速拨打医院救护电话,并派人在路口接应救护车;
(9)积极协助外部力量开展处置、救助和调查工作。
(10)注意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
(11)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受害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12)脊柱有骨折伤员必须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13)抢救脊椎受的伤员,不要随便翻动或移动伤员。随意搬动、翻动伤员可能会产生如下二种后果:
骨折端移位对脊髓造成进一步的压迫伤害而导致瘫痪;骨折断端刺穿附近血管,造成出血性休克。
(14)搬运伤员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或两腿,绝对不准单人搬运。必须先将伤员连同硬板一起固定后再行搬动。
(15)用车辆运送伤员时,最好能把安放伤员的硬板悬空放置,以减缓车辆的颠簸,避免对伤员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16)对于头部受伤的伤员,检查中无发现头部出血或无颅骨骨折的伤员,如果当时发生过短暂性昏迷但很快又恢复意识,清醒后当时自觉无精神、神经方面症状的伤员,切勿掉以轻心而放松警觉。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并应留院观察,因为这可能是严重脑震荡或硬脑壳撕裂出血的前兆。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4.1现场自救
(1)发生事故后,首先应该保护个人的安全,在遇到事故时要镇定,行动要理智、井然有序;
(2)如自己受伤,不能移动,头脑清楚,要迅速判断自己的周围环境,查看自己受伤情况,及时向救护人员发出呼救;如果自己受伤,可以移动,尽可能离开事故危险区;
4.2互救注意事项
事故突发时,在保障自己安全的情况下,积极进行对同事的救助;如有致害物,自己应该配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行救援;如果在抢险中,发现有人受伤,要及时询问伤情,帮助撤离现场;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于抢救。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注意事项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包括:应急人员数量是否能保证应急处置的需要,现场个人防护用品数量和品种是否满足应急人员的配戴,应急处置人员的应急措施是否到位。为了保障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快速发挥应急能力,应注意下列事项:
(1)应急人员数量的保证:及时根据车间人员变动,补充到现场处置小组。
(2)应急人员水平的保证:平时加强预案演练,提高应急水平。
(3)应急防护器材和救援器材:按照现场应急小组中的人员数,准备防护用品,并保证在使用有效期内;对于使用过的防护用品,要检查其用后效果,需要更换的及时更新。现场使用担架进行维修和补充;
(4)应急各种功能:报警电话位置是否合适,数量是否能保证各岗位的使用;平常注意维护内线电话交换机的正常使用;各应急人员是否能够快速反应,进入现场;在应急处置中处理好自己本职工作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安全性、先后性,要求本岗位不能离人时,必须有人在岗。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6.1应急救援结束的条件
(1)伤员已得到救治。
(2)现场危险因素已全部消除,没有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
(3)岗位人员、应急人员清点完毕且无人员失踪。
(4)现场洗消结束,环境因素符合有关标准。
(5)设备设施抢修人员到场,生产恢复工作具备条件。
6.2由现场处置组宣布结束指令,各有关岗位按责任分工通知危险解除。
6.3检查各岗位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补充新的应急救援器材。
6.4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进行事故调查。
方案管理
1.应急演练:本车间现场处置方案半年演练一次。
2.方案修订:应急结束后,结合事故调查报告和应急能力评估报告对本处置方案进行审查,必要时进行修订。
3.方案实施: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白癜风早期图片哈尔滨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