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了,疼痛难忍恢复慢,怎么办

2016-9-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骨折了,疼痛难忍恢复慢,怎么办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份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病因

产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产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产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改变作用使远处产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产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3.积累性劳损

长时间、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导致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3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骨折分类

骨折分类的目的,在于明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利用临床上正确、完善地诊断和选择适合的医治方法。

(1)根据骨折是不是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引发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发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处遭到污染。

2.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全,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2)根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构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唯一部份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3)根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紧缩骨折松质骨因紧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而至,如颅骨及髌骨可产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之产生部份凹陷。

6.嵌入骨折产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产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份断裂,骨膜及部份骨质未断。

9.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

(4)根据解剖部位来分类

如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5)根据骨折前骨组织是不是正常分类

1.外伤性骨折骨结构正常,因暴力引发的骨折,称之为外伤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外伤性骨折,其特点是在产生骨折之前,骨本身即已存在着影响其结构坚固性的内在因素,这些内在因素使骨结构变得薄弱,在不足以引发正常骨折产生骨折的轻微外力作用下,便可造成骨折。

(6)根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容易产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紧缩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易于产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干既是横骨折,因受肌肉强大的牵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也属不稳定骨折。

(7)根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1.新鲜骨折新产生的骨折和还没有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2~3周之内的骨折。

2.陈腐性骨折伤后三周以上的骨折,3周的时限并不是恒定,例如儿童肘部骨折,超过10天就很难整复。

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1)休克对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发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斟酌感染的可能。

2.局部表现

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特有体征和其他表现。

3.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产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磨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以上3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便可确诊,但未见此3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一般情况下不要为了诊断而检查上述体征,由于这会加重损伤。

检查

1.X线检查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须的,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医治具有指导意义。

X线摄片应包括正、侧位片,必须包括邻近关节,有时需加摄斜位、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线片。

检查

对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脊柱骨折有可能压迫脊髓神经根者及复杂骨折者都可行CT检查。三维CT重建可以更直观便捷地进行骨折分型,对医治方案选择帮助很大,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

I检查

虽然显示骨折线不如CT检查,但对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的检查。

医治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另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

医治骨折的终究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在骨折医治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个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1.复位

是将骨折后产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2.固定

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产生再移位,因此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步愈合。经常使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3.功能锻炼

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增进骨折愈合,避免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避免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骨折愈合进程分三个阶段,1血肿机化期,这1阶段纤维连接生长需约2周。2骨痂构成期,即骨折已达临床愈合阶段,此期约需2个月。3骨痂塑形期,骨髓腔再通,恢复原形进程需约2年。伤筋动骨一百天。听医生的话,多养。

骨折后注意事项

1.忌盲目补充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取量其实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长时间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发血钙增高的潜伏危险,而同时伴随血磷下降。此是由于长时间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骨折病人来讲,身体中其实不缺少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增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折的愈合。特别对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没有好处,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喝骨头汤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多喝骨头汤,可使骨折初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屡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不但不能初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延。究其缘由,是由于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托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分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取,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份增高,致使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初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适当食用有益。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随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构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在饮食上要做到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欲。适当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增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4.忌不消化食品 骨折病人因固定而活动限制,加上伤痛,精神忧愁,因此食欲常常不振,时有便秘,卧床病人更多见。所以,食品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增进胃肠消化排便的食品。必要时服用通便药物,如麻仁润肠丸或通便灵。

5.忌少饮水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可能少饮水,以减少小便次数。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发大便秘结,小便潴留,也容易引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适当饮水。

6.忌长时间服中药如三七片等 骨折早期,局部产生内出血,积血瘀滞,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增加凝血酶,非常恰当。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血已停,被损组织开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就不顺畅,对骨折愈合不利。

骨折并发症

初期并发症

(1)休克:严重损伤,骨折引发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而至。

(2)脂肪栓塞综合征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骸腔内血肿张力过大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发肺、脑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①肝、脾破裂。②胸肺损伤。②膀肮和尿道损伤。肠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①重要血管损伤;常见的如伸直型肋骨探上骨折,近侧骨折端易造成肪动脉损伤,腔骨上段骨折的腔前或腔后动脉损伤,股骨钥上骨折,远侧骨折端可致服动脉损伤。

②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在神经与其骨紧密相邻的部位,如肋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极易损伤紧贴肤骨行走的挠神经,排骨颈骨折易致胖总神经损伤。

③脊髓损伤;为脊柱骨折和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脊柱颈段和胸腰段,可出现截瘫。

(5)骨筋膜室综合征

晚期并发症

(l)坠积性肺炎:多发生于因骨折长时间卧床不起的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和伴随慢性病的思者,有时可因此而危及患者生命,应鼓励思者尽早下床活动。

(2)褥疮:严重骨折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不起,身体骨崛起处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构成褥疮。常见部位有能骨部、破部、足跟部。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感染

(5)损伤性骨化

(6)损伤性关节炎

(7)关节僵硬

(8)急性骨萎缩

(9)缺血性骨坏死

(10)缺血性肌萎缩

现场急救

1.肢体骨折可用夹板和木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若无固定物,则可将受伤的上肢绑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一并绑起来,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避免伤势恶化。

2.开放性骨折,伴随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或纱布覆盖伤口,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若在包扎伤口时骨折端已自行滑回创口内,则到医院后,须向负责医生说明,提请注意。

3.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他代替物)放置头部两侧以使颈部固定不动。

4.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硬木板(或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两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安稳,不能扭曲。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周密视察伤员,避免伤情突变。

5.送医院诊治。

骨折后的食品

为了增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的饮食可以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品,以增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

初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医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见,消肿散淤为骨折愈合之重要。饮食原则上以平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食用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会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缓慢,影响往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中期(2~4周):瘀肿大部份吸收,此期医治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上由平淡转为补充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早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后期(5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医治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增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和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昔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消除忌讳,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骨折后疼痛难忍,恢复慢建议中医外敷膏药,营养神经肌肉,透皮给药,消炎止痛,增进愈合哦!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海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hl/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