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不等于预防保健
2018-4-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指出:“‘治未病’科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全然将“治未病”与“预防保健”等同起来,其实二者是有着本质不同的。
要正确理解“治未病”的含义,首先必须从“疾”与“病”的本义说起。《说文解字·疒部》说:“疾,病也。”“病,疾加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说:“析言之,則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也就是说,“疾”是指轻病、小病,“病”是指重病、大病。“未病”不是“尚未患病”,而是“不是大病”。如此,则“治未病”的含义是治“疾”防“病”——早治小病,预防大病。这样才与“轻者为疾,重者为病”的本义相一致。
其次,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有着不同的疾病观。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中说:“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按照这一关于“病”的概念,因劳累导致的身心疲惫、因心情不好导致的情绪不畅,或因终日无所事事而百无聊赖等所谓的“亚健康”,现代医学检查可能未见任何异常,但对人来说都可称之为“苦”,中医学都可以称为“疾”或“病”。因此,在中医学中,有身体不适存在的情况,不会被视为“未病”;没有感觉不舒服的情况下(“无所苦”),一般人也不会找中医医生诊治。《抱朴子·内篇·地真》“治未病之疾”——治疗不是大病的小病,是对“治未病”的准确解读。
再次,“毒药才是药”“是药三分毒”,因此古人绝对不会让人在无病的情况下服药以强身防病。王安道《砌涸集》说:“识病机者,则乌头可以活人;昧证候者,则人参可以殒命。”吴鞠通在《医医病书·论药不论病论》中说:“天下无不偏之药,亦无不偏之病,医者原以药之偏,矫病之偏。如对症,毒药亦仙丹;不对症,谷食皆毒药。”可见,中医所说的“治未病”,不是指投药饵于连小病(“疾”)都没有的健康人以预防保健,深层次的意味是告诫人们:未染疾不可滥用药!
最后,“预防保健”在中医学中隶属于“摄生”“养生”“卫生”等范畴,主要是指运用食疗药膳、中药茶饮、穴位按摩、起居调养、情志调摄、运动锻炼、养生功法等手段和方法,在疾病未发生之前,或者疾病缓解期,防止疾病发生、发展,达到养身健体、培育正气、抵抗外邪的保健和防病作用。
总之,不要把具有特定含义的“治未病”与“预防保健”混为一谈。现在医院“治未病”科所从事的实际上只是一些相当于普通的预防保健工作,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健康管理和中医学针灸推拿方面的治疗性工作,还是改称为“养生保健科”为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