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的nbspMRI诊断及
2016-11-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痛风性关节炎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Weihongxing
痛风性关节炎(goutyarthritus,GA)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致使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囊、滑膜囊、软骨、骨质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有着年增长的趋势,且表现为全身多个关节发病,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而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有必要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进一步的认识。
由于MRI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MRI应用于关节软组织的疾病检查,MRI能较好显示关节旁软组织、滑膜、关节软骨及骨内受浸润的改变。
所有患者采取仰卧位,膝关节自然伸直并固定,行常规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扫描序列均包括(建议):矢状位T1WI,TR/TE=ms/12ms;矢状位T2WI,TR/TE=ms/69ms;矢状位PD像,TR/TE=ms/25ms;冠状位PD像,TR/TE=ms/25ms。所有病例均推荐进行增强扫描。
MRI表现归纳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关节滑膜增生,甚至增生呈软组织肿块影,在增生的滑膜组织中可以见到痛风石。痛风石可位于滑膜囊、关节腔、关节各骨和软组织内。2、韧带损伤、肌腱腱鞘积液、软骨的破坏等;3、骨骼破坏,关节面凹陷性骨质破坏缺损。4、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腔积液。4、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
痛风石沉积位于滑膜囊或关节腔、软组织内,痛风石在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等信号,在T2WI上均表现为稍高信号,但总体信号不是很高,与肌肉信号相似;增生的滑膜在增强后可见明显增厚强化。骨质破坏在T1WI上表现为点片状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点片状高信号。
鉴别诊断:
1、退行性骨关节病:老年人多见,多骨多关节发病,骨质疏松,关节边缘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下小囊状骨密度减低区,无骨质及软骨破坏改变。2、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多对称性发病与四肢小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梭形肿胀,局限性骨质疏松较为明显,关节间隙及关节边缘侵蚀性破坏。生化检查提示类风湿因子阳性,血尿酸正常,无痛风结节。3、骨巨细胞瘤:表现为骨质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但无滑膜增厚及痛风石,血尿酸不高。4、软骨母细胞瘤:破坏区见钙化及硬化边,无弥漫性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痛风石改变。5、焦磷酸盐沉积症:由于关节内焦磷酸钙的沉积而引起的急性关节炎,可产生类似痛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个关节的关节软骨、纤维软骨和关节旁的钙化。而痛风性关节炎引起的软骨钙化只侵犯1~2个关节的纤维软骨,可摄X片观察。焦磷酸盐性关节病主要发生于腕、掌指关节及膝关节等,易出现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囊变及关节面的塌陷。血尿酸水平正常。6、牛皮癣性关节炎:牛皮癣性关节炎多出现进行性骨破坏,关节边缘骨膜增生,有牛皮癣感染史。第一踇趾关节为其特有的好发部位与痛风性关节炎鉴别诊断较难。
总之,痛风性关节炎在MRI上的表现多种多样,涉及多个关节,MRI能更早期发现滑膜、肌腱、肌肉及关节腔内痛风石,借此可以其他关节疾病相鉴别。
图为腕痛风性关节炎,腕关节跗骨见滑膜明显增厚,其间见痛风结石。
图为踝关节周围滑膜增厚并痛风结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