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知识第十一节脊髓损伤患者
2021-9-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3.html
一、正常的泌尿系统构造是怎样的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肾脏有两个,位于腹后壁脊柱的两旁,上端可高至十一胸椎,下端与第三腰椎相平。输尿管是细长的肌性管道,起自肾盂,下至膀胱,长为20-30厘米。膀胱是囊状的储尿器官,正常容量为-毫升。膀胱位于盆腔内,在耻骨联合的地方,充盈时可达下腹部,在膀胱的后面,男性是直肠,女性是子宫和尿道。女性尿道专门排尿,起于膀胱颈至尿道口,为3-4厘米。男性尿道除排尿外还有排精作用,起于膀胱颈至阴茎口,呈乙字型弯曲,全长20厘米,贯穿前列腺、阴茎海绵体。前列腺部称为后尿道,阴茎海绵体称为前尿道。
二、尿液是怎样生成的
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当人们饮水后,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再经过肾脏处理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肾脏好比一个过滤加工厂,血液经过它,许多代谢废物,如含氧化合物、盐、尿素、肌酐等可随尿液排出体外。肾脏实际起到清楚毒素垃圾的作用。肾脏还有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作用。
三、尿液是怎样排出体外的
膀胱壁被叫做逼尿肌的肌肉包裹着,在尿道内口又有被叫做尿道括约肌的肌肉,逼尿肌和括约肌都是通过神经、脊髓由大脑支配而协调运动的。正常的排尿过程是:储尿期,逼尿肌松弛(好似休息不工作),括约肌收缩(将尿道“开关”关闭);排尿期,当膀胱内尿液储满时,大脑通过神经通路得到信号,就下达排尿的指令,这个指令通过脊髓传达下来,再通过复杂的神经通路,使逼尿肌、括约肌协同运动起来,即逼尿肌收缩给膀胱排尿的动力,同时括约肌松弛打开尿道的“开关”,小便就拍出来了,直到膀胱内尿液排空。
四、脊髓损伤病人为什么会发生排尿障碍
膀胱的扩张、收缩和尿道的“关闭”、“打开”是肌肉运动的结果,而肌肉运动是受神经支配的。脊髓因伤病受损伤,控制排尿的神经通路被破坏了,大脑无法得到有尿意的信号,也无法下达排尿的指令,逼尿肌和括约肌也都失去指挥而不听话,所以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障碍。
五、脊髓损伤病人的排尿障碍有什么表现
脊髓损伤病人的排尿障碍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1)尿失禁:即括约肌失控,像坏了龙头的自来水,有尿就流出来。
(2)尿潴留和残余尿:即逼尿肌不工作,无动力将尿排出,或是排不干净,总有一些残余尿液留在膀胱内。
(3)尿失禁和残余尿:教普遍存在的是尿失禁和残余尿同时存在,即当膀胱内尿多时,括约肌关不住而失禁;当膀胱内尿少时,又无动力将尿完全拍干净。
六、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如何分类
由于脊髓损伤病人膀胱损伤的部位不同,其瘫痪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也不同。目前,通常分为两类:①逼尿肌反射亢进,痉挛性膀胱。②逼尿肌无反射,弛缓性膀胱。
根据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协调程度,又可将膀胱功能障碍分为三类:①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协调下膀胱。②逼尿肌反射亢进,失调性膀胱。③逼尿肌无反射性膀胱。
七、什么是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性膀胱
控制排尿神经有两组:一是中枢神经即大脑脊髓;二是直接支配膀胱的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高位脊髓损伤病人(颈椎、胸椎),虽然高级中枢神经传导中断了,大脑对膀胱失去了控制,但是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与膀胱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受意志控制的神经反射弧,可使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自发(或受刺激后)不规则地反射性收缩,从而使膀胱处于痉挛状态,使尿液排出,这就叫痉挛性膀胱。这种膀胱有的可将尿排空,有的也不能将尿完全排空。
八、什么是弛缓性膀胱
低位置的脊髓损伤病人,如腰以下的脊髓节段的损伤,因受伤节段以下没有脊髓,不能形成一个反射弧,此时逼尿肌无反射性收缩,常使膀胱呈弛缓状态,这就是弛缓性膀胱。这种膀胱往往无法将尿液排空,膀胱内总是存在着较多量的残余尿,并常因此发生尿路感染。
九、什么是逼尿肌反射亢进失调性膀胱
痉挛性膀胱中如果逼尿肌发生反射亢进,括约肌协调同步松弛,小便就能顺利排出,这是逼尿肌反射亢进协调下膀胱。如果逼尿肌发生反射亢进,括约肌失调同时进行收缩,痉挛或其他原因梗阻,尿道“开关”紧紧关牢,小便排不出,这就叫逼尿肌反射亢进失调性膀胱。此时膀胱出现高压,容易出现尿液向肾脏反流,而损害肾脏。
十、什么叫神经源性膀胱
由于脊髓损伤或其他神经性疾病造成的膀胱功能障碍,根源在于神经功能受损,在泌尿科内将此类膀胱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或神经性膀胱,也有的称之为神经病性膀胱。
十一、截瘫患者膀胱功能障碍会造成什么危害
截瘫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首先会给病人生活带来不便,如尿床、尿裤、排尿困难等,更严重的是会造成肾功能损害危及生命。上述逼尿肌反射亢进失调性膀胱,小便排不出,反流至肾脏,会造成肾脏损害,若反复损害会使肾脏淀粉样变性,最终导致肾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因尿路梗阻造成尿液反流,因残余尿造成长期反复尿路感染,慢性肾盂肾炎长期不愈,都有可能造成慢性进行性肾脏损害。
膀胱高压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自主神经亢进症状,如头疼、头晕、出冷汗、恶心等,严重的会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膀胱功能障碍问题,必须引起脊髓损伤病人的高度重视。
十二、截瘫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和重建
膀胱功能训练和重建是脊髓损伤康复的重要内容。膀胱功能存在障碍,通过训练、治疗可以减少到最轻的程度,或建立新的功能。训练和重建就是挖掘潜在残存的功能,恢复已丧失的部分功能,用替代方法补偿丧失的功能。实践证明,经过训练绝大部分病人都有明显的改善,有的可以恢复到正常的排尿功能。训练和重建膀胱功能,可以提高脊髓损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希望每个脊髓损伤病人,要充满信心,积极的进行锻炼。
十三、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膀胱护理如何进行
脊髓损伤后80%的患者会发生尿潴留,逼尿肌反射消失。此时必须进行间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管。如果不及时处理,膀胱过度膨胀会引起逼尿肌的损伤和损害肾脏。必须进行间歇性导尿或定时开放导尿管,这样经过一个时期定时导尿排尿,形成了规律,可防止膀胱挛缩和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并有希望形成自律性膀胱(有规律排尿的膀胱)。这个时期还应注意防感染护理,留置导尿时每天要用消毒液清洗导尿口,要定时进行膀胱冲洗,要保证每天摄入足够量的液体,增加体内尿路冲洗力。
十四、什么是截瘫患者间歇性导尿,有什么优点
留置持续导尿有很多缺点,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膀胱挛缩、膀胱结石等并发症。因为细菌可以通过留置的导尿管逆行进入体内;导尿管长时期与尿道解除,人体移动时会损伤尿道黏膜;导尿管和在膀胱的气囊球是一异物,长时期留置体内是一刺激,因而易并发尿路感染。另外,持续导尿,任其自流会使膀胱失去张弛,日久会使膀胱挛缩。因此国外早已不主张留置导尿,而积极推广应用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就是导尿时插入导尿管,尿液排干净后即拔出导尿管,三四小时后再作导尿,每天进行4-6次。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导尿管持续留在体内刺激引发的感染,还可使膀胱处于正常的有张有弛的状态,有利于膀胱恢复反射功能。间歇性导尿是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最适用的排尿方法。脊髓损伤后初期的数周,一般采用留置导尿管,以后的康复期即倡导使用间歇性导尿法。国外广泛应用间歇性导尿法,使肾功能衰竭死亡的脊髓损伤病人大大降低。
十五、什么是间歇性清洁导尿法
由于间歇性导尿每天要导尿4-6次,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病人和家属学会自行导尿会十分方便。由于对无菌要求比较低,又称为间歇性清洁导尿。具体方法是用肥皂洗净双手,用1:氯已定(洗必泰)消毒液擦净尿道口,然后将涂抹石蜡油的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男性要插入20厘米以上。插入后辅以体位变化及压迫下腹部,让尿液排干净,然后拔除掉尿管。导尿管最好是使用一次性的,如若反复使用的需严格蒸煮消毒。
十六、介绍几种脊髓损伤患者间歇性导尿的方法
1、将10号橡胶导尿管,在不锈钢锅内煮20分钟消毒后将水沥干备用,每次拟煮5根,一天的用量。取一消毒小碗或弯盘(用水煮高温消毒法消毒碗和弯盘),倒入少量消毒后石蜡油(用蒸汽法消毒石蜡油),导尿管前1/3处津石蜡油后,即可插入尿道。导尿前双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尿道口用氯已定(洗必泰)或碘尔康消毒。操作时能戴无菌手套最好,但费用较高。可让家属用手将导尿管根部高高提起,病人左手握阴茎,右手用镊子夹导尿管徐徐插入(镊子可用水煮法消毒,然后浸在药水中)。
此方法导尿可反复使用,而且橡胶导尿管柔软,对尿道损害轻,价格便宜。
2、其他方法如上,但不用石蜡油润滑,到药店购牙膏型润滑液,将润滑液轻轻挤出涂在导尿管前1/3处,注意牙膏管口不要碰到导尿管。此方法比用石蜡油更方便。
3、也可使用一次性塑料导尿管,此管为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密封产品。使用时。剪开袋口隔着包装袋将导尿管插入尿道,一面将导尿管缓缓插入,一面将外包装脱出。这一过程手完全碰不到导尿管,也不需要镊子、手套等器具相助,更为方便、清洁。此导尿管尾端还有连接长导尿管的接口,晚间使用时可将导尿管通向痰盂排尿,导尿管可留置一夜或几个小时。
以上方法都是截瘫患者经过实践操作,较为方便而又实用的方法。
十七、截瘫患者的间歇性导尿是否会把病菌带入膀胱
从国外经验介绍来看,并未强调无菌操作,但国外一次性导尿管做的较好,有的将润滑和消毒剂做在导尿管上,更加方便安全。我国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很难保证没有病菌带入尿道和膀胱,尽管这种清洁导尿可以导致菌尿,但是在4小时左右导尿一次的前提下,膀胱内细菌因不断稀释而不足以发生能破坏黏膜的细菌感染,其中大约30%的人可以避免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由于间歇性导尿解决了残余尿和留置导尿管长时期留置体内的问题,因而即使将少量病菌带入,引起新的感染,但远远比残留尿和留置导尿管带来的危害要小得多。实践证明,用以上方法自行导尿的,都取得较好效果,严重的尿路感染得以控制。但采用自己清洁间歇导尿病人每月仍需检查尿常规,如发生有感染迹象可缩短导尿时间,或进行膀胱冲洗,严重者可适当服用抗生素。
十八、哪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适合进行间歇性清洁导尿
间歇性清洁导尿并非适用于任何脊髓损伤病人,对无张力膀胱或逼尿肌反射低下同时又有足够的膀胱容量者是最佳适用者,而对于低顺应性膀胱是否适合间歇导尿取决于膀胱储尿期压力的高低、有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膀胱安全容量的大小。如为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显示储尿期膀胱容量超过毫升时膀胱内压力达到或超过40cmH2O,此时膀胱完全容量应为毫升以下,这种膀胱仍可进行间歇导尿,只要保证每次到尿量不超过毫升即能保证上尿路给你安全;如膀胱容量毫升时膀胱内压力即超过40cmH2O,这种过小的膀胱安全容量,要保证上尿路的安全,病人需要频繁导尿,显然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不便。
十九、哪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在膀胱训练过程中应进行哪些监测
在脊髓损伤病人康复过程中膀胱训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膀胱感觉的改变,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并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感觉膀胱憋尿的程度,尤其是刚刚开始间歇性导尿时很难估计膀胱憋尿量,因此对病人来说如何掌握导尿时间和到尿量是一个逐渐的训练过程,再加之在脊髓损伤康复过程中,膀胱尿道功能的状态也在发生不断地变化,因此脊髓损伤病人泌尿外科方面的监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在住院期间通过尿动力学检查了解病人的膀胱安全容量后,如果安全容量的大小适合间歇性导尿,则可在一种特殊的便携式B超膀胱容量测定仪的监测下每天进行数次的膀胱容量测定,尽可能在接近膀胱安全容量时进行导尿,这样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感染机会,还能有效预防上尿路功能的损害。在一段时间训练后,病人一般即能掌握一定的导尿规律。在脊髓损伤最初的一年内,并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不断调整导尿间隔时间或导尿引流量。
二十、什么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压迫排尿法
弛缓性膀胱适用此法。每次排尿时双手用力压迫耻骨上小腹处,可用双手手指向膀胱方向压迫。压迫要反复进行多次,直到把尿液压迫干净。能否压迫排净小便与体位、角度及直肠内是否有大便等均有关系。开始时可以请家属帮助,逐步摸索经验到自行压迫排尿。坚持一个时期压迫排尿后,膀胱形成周期性扩张和收缩,也有可能形成规律自行排尿。
除了外部加强排尿外,还可以同时训练腹肌用力从体内压迫排尿,就是屏气使腹肌紧张收缩使腹压增高从而压迫膀胱。内外压迫两者结合有较好的效果。这种训练较为艰苦,一定要持之以恒,长期训练后必有成果。
需要提醒病人的是,压迫排尿法也可能导致膀胱内高压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因此最好还是进行间歇性清洁导尿,尤其是对已有输尿管扩张或肾盂积水的病人来说不适应采用压迫排尿法。
二十一、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弛缓性膀胱为什么不能任其“放任自流”
有些弛缓性膀胱病人使用集尿袋、尿壶集尿,让小便“放任自流”,感觉这样很方便,不愿进行艰苦的膀胱训练。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方法:1、尿道始终在流尿、漏尿,括约肌始终处于松弛状态,久而久之括约肌会完全丧失功能;2、膀胱内部总有残余尿,会引发尿路感染;3、膀胱会逐渐变小,储尿量会越来越小,一旦尿路梗阻就更容易发生反流。因此这种方法不可取,弛缓性膀胱病人必须进行膀胱训练。
二十二、什么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刺激排尿法
刺激排尿法又叫“扳机点”排尿法,痉挛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协调性膀胱,由于脊髓与膀胱间存在神经反射弧,可以作用于逼尿肌排出小便。但这个低级神经反射不听大脑支配,它什么时候工作要经局部刺激或是经一定规律诱发才能进行。刺激法就是经过刺激点刺激诱导逼尿肌工作,我们把刺激点叫“扳机点”。每个人的“扳机点”都不相同,有的是轻扣耻骨上区,有的是牵拉阴毛,有的是用手指轻划大腿根部,有的是叩击龟头、、、、、,这要病人和家属慢慢寻找。经一个时期摸索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扳机点”。
二十三、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经常发生膀胱痉挛怎么办
痉挛性膀胱有时会突然发生逼尿肌反射亢进。病人此时无法制止其反射亢进,这样就会出现尿失禁情况。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寻找原因和规律,看看有什么内在的诱发因素,比如神经太紧张,大幅度移动体位、疼痛、过度兴奋等,总会有一些原因。找到原因后注意避免就可以克服这一障碍。如果经常发生不明原因的膀胱痉挛,也找不到规律,可以服用肌肉松弛药物如力奥来素等进行药物治疗。也可采用选择性骶神精根切断手术进行治疗。
二十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逼尿肌反射亢进失调性膀胱该如何处理
逼尿肌反射亢进失调性膀胱会对患者造成肾功能损害,必须及时治疗处理:1、间歇导尿法,经过一个时期导尿,让其形成规律,有可能使“失调”变成“协调”。2、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手术,即将支配“失调”的神经根切断,重建“协调功能”。3、膀胱颈或尿道括约肌切开,解除其持续收缩状态(彻底将“开关”打开),解除梗阻,但这种手术会造成完全性尿失禁。
二十五、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完全性尿失禁如何集尿,应注意什么问题
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的病人造成完全性尿失禁,即小便一点不能控制,随时随地要漏出来,这就要靠外集尿器解决失禁问题。男性患者可以使用阴茎外套集尿袋集尿,此类集尿袋品种较多,进口、中外合资、国产的都有,效果都很好,一般都不会漏尿。使用时需要注意局部皮肤护理,要天天清理局部皮肤,然后撒上滑石粉,使皮肤保持干燥,不要24小时都是要尿袋,要间断交替使用尿垫、尿壶集尿。注意防止皮炎、溃疡和尿路感染。集尿去也要每天清洗,定期消毒。女性病人比较麻烦,虽有女性集尿器生产供使用,但由于女性会阴部各人的胖瘦各异,集尿器才难以紧密的固定,容易外溢漏尿。目前国内外均无理想的集尿办吧,还只能用尿垫集尿。
二十六、什么是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外尿路机械控制辅助器
国外已有机械性辅助器具在外尿路控制排尿。男性有压迫性阴茎夹,此夹为布状物加小气囊包裹阴茎,气囊加压后从外部压迫尿道使尿液不漏出。女性有尿道栓,充气后像塞子一样塞在尿道,或通过阴道压迫尿道,阻止尿液漏出来。这种器械对于尿道括约肌松弛的病人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促进括约肌恢复收缩。对于完全性尿失禁者可起控制作用。但此法易发生尿道、外生殖器皮肤损伤甚至坏死,使用时需密切注意。
二十七、什么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人工尿道括约肌
国外研制生产一种类似开关装置的假体,又称人工尿道括约肌,主要由轴套、水囊及控制泵三个部分组成,两根连接管将三部分连为一体。在控制泵上有一个用以阻断液体传递的制动按钮,由控制泵调节轴套内液体充盈与排空,压迫与放松膀胱颈或球部尿道,从而达到控制排尿的目的。
其植入过程相对简单,主要步骤为:1、游离膀胱颈或球部尿道,将轴套置于相应部位。2、将控制泵置于男性阴囊内或女性阴唇皮下。3、将水囊放置于膀胱附近的耻骨后间隙。4、用连接管接通三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一假体植入的并发症主要有:机械故障,植入物对组织的损害,尿失禁以及继发性上尿路损害。
二十八、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膀胱功能重建有什么新方法
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用手术方法来修复和重建膀胱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腹直肌移位替代逼尿肌。弛缓性膀胱,逼尿肌功能完全丧失的病人,可将腹直肌移位至膀胱壁来替代逼尿肌。
2、神经桥接术。将支配膀胱的神经与脊髓损伤平面以上的神经相连接,以重建大脑对排尿指挥的通路。
3、人工膀胱反射弧重建术。利用截瘫平面以下废用神经,通过神经根吻接手术,重建膀胱膝腱反射弧,即在膝盖附近重建一个刺激点,通过叩击膝腱来促发病人排尿,并解决其排尿控制问题。
4、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适用于逼尿肌痉挛性膀胱,将作用膀胱痉挛的神经选择性切断,解除无休止的痉挛,并重复逼尿肌与括约肌协调功能,以解决病人的贮尿、排尿及尿液反流问题。
5、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植入法。在支配排尿、排便和阴茎勃起的骶神经根上埋置电极,通过体外控制器发射的电信号由埋置在侧胸部皮下的接收器接收后转化为电流通过导线传导到骶神经根上的电极,刺激相应的肌肉产生排尿、排便和阴茎勃起。
6、括约肌假体植入术。即人工括约肌植入术。
以上各手术方法,有的尚不完善,需改进提高,有的还在临床试验阶段,有的装置需国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广泛推广尚有难度。但这些研究给截瘫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光明,使我们看到了重建膀胱功能的美好前景。相信,很快就会出现完善、有效而又经济的膀胱功能重建的方法。
二十九、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目的是什么
1、为了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增加顺应性,恢复低压贮尿功能,以减少膀胱向输尿管反流,保护上泌尿道。
2、降低残余尿,消除尿路感染。
3、减少尿失禁。
4、不用导尿管。
5、恢复膀胱的可控制性排尿。
三十、骶神经根电刺激器植入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有哪些好处
骶神经根电刺激的效果有8项:1、获得了电极控制下的主动排尿。2、显著降低了残余尿量。3、降低了尿路感染发病率。4、去除了高压下的膀胱向输尿管反流。5、协助排便,减少了排便时间。6、改善乙状结肠蠕动,减少了便秘。7、电刺激第二骶椎前根可使50%的男性获得阴茎勃起。8、低电压刺激可训练外括约肌力量而不引起逼尿肌收缩,有利于改善腹压增高时的应力尿失禁。
后根切断去传入的效果有4项:1、去除了反射性的膀胱收缩,增加了贮尿容量,去除了反射性尿失禁,绝大多数病人获得了尿、粪的日夜禁闭。2、增加了膀胱的顺应性,减轻或消除了上尿路的扩张,保护了肾功能。3、减少或根除了自发性的逼尿肌与括约肌的协同不良,但电刺激下的被动协调不良仍然存在。4、降低了由膀胱或直肠激发的自主神经反射不良,往往是程度上的降低而不能完全根除。
三十一、哪些脊髓损伤患者适合接受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植入或人工膀胱反射弧手术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
一般圆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的痉挛性膀胱病人,在受伤一年后均可考虑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植入,尤以伴下尿路并发症,如:1反复或慢性尿路感染。2、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或轻度肾功能损害。3、存在自主神经反射不良,手术更为适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一般至少观察等待2年看神经功能有无继续恢复,此外尚需结合电刺激是否会引起骶部疼痛、骶神经后根切断丧失已有感觉和反射等问题,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Brindley认为下列病人可供选择:1、反射性尿失禁的女性,因为女性缺乏合适的体外集尿装置,且女性骶神经后根切断后对性功能影响很小。2、不存在反射性阴茎勃起的男性。3、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的病人。4、由膀胱或直肠激发存在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的病人。5、脊髓损伤病人较四肢瘫者为好,这类病人手部功能不受影响,可自己操作体外无线电刺激器。
如果上述病人因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植入,且存在膝腱或者跟腱反射,可考虑人工膀胱反射弧重建手术。
三十二、什么是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生物反馈训练法
生物反馈技术,是应用监测仪器将体内生理过程记录下来,并加以放大,从而使一般无法利用的信息为病人所利用。此为一种行为控制机制,可使病人以一种完全主动的直接方式改善膀胱的不随意功能。这种方法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很快可能成为排尿障碍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法。
三十三、中医中药对治疗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有什么治疗方法
传统的中医中药对治疗尿潴留、尿失禁有许多方法和经验。在膀胱功能训练同时,辅以中医中药,会有更大效果。主要方法是针灸治疗。针灸可疏通经络、刺激神经、促进局部神经的恢复。补肾通络的中药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脊髓损伤病人在训练同时,可请有经验的针灸医师、中医师诊治。提请注意的是,针灸等方法对部分病人有效,由于医师的诊治经验水平不同,伤者受伤程度不同,效果也会不同,因此要在中医诊治同时,仍需坚持膀胱训练。
三十四、什么是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测定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近年来泌尿外科检查的新技术,它是应用流体力学、电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等学科的原理方法,测定膀胱容积、压力、尿道压力、逼尿肌功能、括约肌功能及其协调程度,以动态地了解尿液的输入、储存、排出功能情况。进行尿流动力学测定,可以准确确定障碍程度,进行膀胱分类,以便制定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案。脊髓损伤病人,最好都能够做一次尿流动力学测定,对进一步治疗和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
截瘫患者家庭康复普及宣传知识
看完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