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综合学术年会康复评定amp创
2025/3/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智慧引领,科技赋能,创享康复未来”,第四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暨国际康复设备展览会于年11月27-29日隆重举办。年11月27日下午,第四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康复评定创伤康复联合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会议室盛大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评定专业委员会(分会)和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分会)联合举办。
本次分论坛以“以评定为导向的创伤康复”为主题,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紧密围绕“创伤评定与康复”进行了学术交流。此次分论坛以独特的角度解析了创伤评定与康复,为广大同仁的临床康复工作开启了新思路。此次会议正直天津、上海等地疫情形势紧张之际,但来自全国各地的余名学者仍克服了重重险阻,不远千里、奔赴北京、前来参会。授课专家亦是不负所托,讲授的内容精彩纷呈,令诸位学者尽享知识盛宴。此外,分论坛期间,创伤康复专委会与康复评定专委会分别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就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年的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评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评定科恽晓萍教授与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王彤教授共同致开幕词。
首先,第一位讲者王彤教授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预测与相应康复策略》发言中系统介绍了最新上肢功能恢复潜力预测(PredictingRecoveryPotential,PREP)算法。该算法依次进行临床功能检测、神经生理学检测和神经影像学检测,通过组合生物标志物的程序化评估来预测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高效、准确而且易于使用。王彤教授指出采用临床评估、结构影像、功能影像、电生理检测的综合评定方法,可以准确预测恢复结局,指导临床开展精准的康复治疗。
随后,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评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医院康复中心主任肖农教授在《儿童重症康复存在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针对ICU、神经科监护室、骨科等转入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且存在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儿,进行集中化、规范化的综合康复管理。同时,也针对在儿童重症康复临床实践中存在的评估检查、人员资质、重症预后判断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指出了一条儿童重症康复的发展方向,即儿童亚重症康复病房(PSIRU),该方式有利于重症神经疾病患儿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缩短其在ICU的停留时间,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增加患儿家长在康复治疗中的参与度,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江西省康复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冯珍教授则就《意识障碍康复评定及进展》进行了专题讲座。冯珍教授首先介绍了意识的概念和意识障碍的病因与转归,继而从行为学评估、神经电生理评估、神经影像学评估三个方面讲述意识障碍评估方法及进展,建议根据意识障碍的不同时期合理选择评定方法,,以行为学指标为基础评估,结合神经电生理与神经影像对患者实施动态、持续、全面的系统评估。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评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的李玲教授从协调功能的概念与分类、协调运动障碍的表现、协调评估的目的、协调测试的特点、不同协调障碍评估的选择以及定量和专业化协调测试工具等方面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协调功能障碍的评估》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此外,还对协调功能的智能评估进行了展望,使大家对协调功能障碍的评估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将来临床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康复科的许涛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年中国脊髓损伤者疾病负担及生活质量调研问卷报告》。许涛教授从脊髓损伤患者国内外现状、调研方法、调研结果的初步分析及对比等方面对调研问卷进行了详细解读,建议加大对正确膀胱管理方法的宣教力度,医务人员应规范诊疗,加强对上尿路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