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临床复习之运动系统疾病考点全在

2018-1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Z

F

A

YG

运动系统疾病考点

E

O

B

C

骨折概论

1.骨折的特有体征为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其中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

2.X线片对骨折的类型、移位情况、指导复位及复位成功与否有重要价值。

3.四肢长骨干骨折应拍包括骨折邻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手(指)掌骨和跖(趾)骨应拍正位及斜位片。

4.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于成人长骨干骨折,临床表现为肺、脑栓塞的表现,出现致烦躁不安、嗜睡、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胸部拍片有广泛性肺实变,严重者可死亡。

5.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折创伤的严重并发症,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等组织,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因缺血的时间、程度的不同可导致:①濒临缺血性肌挛缩;②缺血性肌挛缩;③坏疽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6.骨折的早期并发症有休克、主要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内脏器官损伤、脂肪栓塞综合征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7.骨折的晚期并发症有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及缺血性肌挛缩等。

8.骨折急救的具体措施,包括抢救休克、包扎创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

9.骨折急救固定的目的是:①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骨折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②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减轻病人的疼痛;③便于运送。

10.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11.骨折的愈合可分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

12.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端有无软组织嵌入或感染因素,年龄、健康状况、治疗的正确与否等。

上肢骨折

1.肱骨外科颈骨折分为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及粉碎性骨折4型。

2.肱骨髁上骨的好发于儿童,多由间接暴力造成,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多见。

3.桡骨下端骨折多见于成年及老年人,主要分为伸直型骨折(Colles)及屈曲型骨折(Smith)。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

1.手外伤的处理原则是:①早期彻底清创;②正确处理深部组织损伤;③早期闭合创口;④正确的术后处理。要求熟悉各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2.断肢的种类有:切割性断肢、碾压性断肢和撕裂性断肢。

3.断肢再植的预后与其类型密切相关,切割性断肢修复成功率高,碾压性断肢修复成功率也不低,而撕裂性断肢再植成功与功能恢复较差。

4.断肢急救的内容主要是止血、包扎、保存断肢及迅速运送等,掌握断肢急救的注意事项。

5.掌握在常温下一般再植时限。原则:越早越好。一般常温以6~8小时为限。

下肢骨折

1.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中老年人有摔伤史,伤后伤肢呈短缩、外旋畸形,患髋压痛,患肢轴向叩痛(+),Bryant三角底边短缩,股骨大转子顶端在Nelaton线上。

2.胫骨中下1/3交界处由于血液循环差,骨折时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3.胫腓骨骨折时有两种情况可造成肢体的缺血,一是胫骨上1/3骨折造成动脉分叉处血管受压或损伤,使远端缺血;二是胫骨中1/3骨折,如软组织挤压重,淤血可关闭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内,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两者均可造成严重后果,应予重视。

关节脱位

1.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为:方肩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盂空虚。特有体征为Dugas征(+)。

2.肩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方法有Hippocrates法(足蹬法)、Kocher法(旋转法)、Stimson法(悬垂法)。

3.按尺桡骨近端移位的方向,肘关节脱位分为:后脱位、前脱位、外侧方脱位及内侧方脱位,以后脱位最常见。

4.肘关节脱位的表现为:肘关节畸形、弹性固定、肘后空虚、肘后三角关系失常。

5.桡骨头半脱位的好发年龄为5岁以下的小儿,发生机制为未发育好的桡骨头,在前臂被提拉时滑移;复位时薄弱的环状韧带的上半部卡压在肱桡关节内。临床表现及诊断为:有上肢被牵拉史,小儿因肘部疼痛不肯活动患肢或不肯用该手取物,桡骨小头处压痛。

6.髋关节脱位按股骨头脱位后的方向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心脱位。各型髋关节脱位的表现为:后脱位——患肢缩短,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前脱位——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中心脱位——患肢缩短,髋部疼痛、休克等。

7.髋关节后脱位并坐骨神经损伤时除患肢缩短、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外,屈膝及小腿和足全部肌肉瘫痪,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部感觉丧失。

8.髋关节后脱位的复位方法有:Allis(提拉法)、Bigelow法(旋转法)和Stimson法(悬垂法)。

运动系统慢性疾病

1.Perthes病病理上分为缺血期、血供重建期、愈合期及畸形残存期。

2.Perthes病的治疗目的是保持一个理想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环境,预防股骨头变形。

3.膝关节骨关节炎晚期出现畸形或持续性疼痛,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若膝关节软骨破坏严重,可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

4.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区别在于前者属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反应疾病。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有腰痛、坐骨神经痛、肢体麻木、肌肉瘫痪及马尾综合征等。

6.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有:突出水平棘突旁的压痛及放射痛:腰椎侧突及腰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神经系统异常(感觉、运动和腱反射的改变)。

7.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检查应包括腰椎X线片、CT(CTM)、MRI及脊髓造影等。

8.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解除神经压迫。适应证:①已确诊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②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者应急诊手术;③单根神经麻痹;④突出伴椎管狭窄或滑脱。

9.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

10.熟悉各型颈椎病的特点,尤其是神经根型和脊髓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五大症状是:眩晕、头痛、视物障碍、猝倒及其他运动、感觉和精神障碍。

骨与关节感染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2.局部分层穿刺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确诊价值。

3.手术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目的是:①引流脓肿;②减少毒血症;③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手术方法有钻孔引流和开窗减压两种。

4.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断依靠关节穿刺和关节液检查。

5.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①早期足量全身使用抗生素;②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③关节腔灌洗;④关节切开引流;⑤功能锻炼等。

6.慢性骨髓炎的形成原因:①急性感染未能及时治疗或未能彻底控制;②低毒性细菌感染,发病即表现为慢性骨髓炎。

7.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为:①椎体骨质破坏;②椎间隙变窄;③椎旁脓肿影。

8.髋关节结核的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及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变窄、边缘性骨破坏、空洞及死骨等。

骨肿瘤

1.良性骨肿瘤的特点:肿块、少有疼痛、生长缓慢、少见病理性骨折。影像学:肿瘤边界清楚、整齐,少见骨膜反应。实验室多无变化。不转移。

2.恶性骨肿瘤的特点:肿块生长迅速,常伴有局部皮温升高,静脉怒张;疼痛剧烈,夜间病重;病理性骨折常见;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X线肿瘤界限不清;多为溶骨性改变,可有不同表现的骨膜反应,可有远处转移。

3.骨嗜酸肉芽肿是较少有骨膜反应的良性病损之一,放疗有效。

需要执业医师历年真题可以点击下方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研究所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dwdxd.com/jshl/8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